close

  □本報記者韓宇霍仕明張國強
  為適應困難群眾法律服務需求,維護公平正義,近年來,遼寧省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多措並舉,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組織廣泛參與、多層次的法律援助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以及大學生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多年來的心結終於打開,再也不用去上訪了。”家住沈陽市72歲的齊女士對《法制日報》記者說。
  齊女士的再婚老伴7年前去世,她與老伴子女在房產、存款和撫恤金歸屬權上發生糾紛,雙方鬧上了法庭。雖然法院作出了判決,但齊女士依然不服,開始了近7年的上訪之路,積蓄所剩無幾。
  為了能早日解決心中的疙瘩,齊女士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通了沈陽市“12348”法律咨詢熱線律師志願者服務團的電話,律師馬岩感覺事情比較複雜,便約見了齊女士。
  詳細瞭解了齊女士情況後,馬岩列舉出齊女士提供證據存在的問題,說明瞭敗訴原因,並幫助她理清證據補救措施。經過馬岩的耐心幫助,齊女士解開了多年的心結,表示通過訴訟途徑解決問題,再也不去上訪了。
  馬岩所在的服務團成立於2009年,志願者來自全市各大律師事務所,經過幾年來的不斷成長,服務團成員已擴大到200餘人。
  沈陽市司法局法律援助管理處副處長張麗娟向記者介紹,服務團以法律咨詢熱線為平臺,在解答群眾咨詢、開展法制宣傳、調處民事糾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幾年來,服務團志願者們還舉辦法律援助“進社區”“進工地”等活動,針對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等特定群體開展專項法律咨詢會,有效解決人民群眾的法律問題,擴大了法律援助的社會公信力。
  今年8月14日,撫順市東立法律援助項目暨撫順市環衛職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正式啟動,遼寧東立實業集團向撫順市慈善總會東立法律援助項目捐贈人民幣15萬元,首先用於環衛職工的法律援助。
  “市司法局在今年5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與東洲區萬新環衛所‘結對子’,瞭解到全市在崗環衛職工5000多人中有4000多是臨時工。”撫順市司法局局長關昱介紹說,他們收入較低,屬於困難群體,對法律援助有較大的需求,市司法局經過多次調研,確定了引入社會組織投入資金做大法律援助的思路,東立法律援助項目應運而生。
  遼寧省司法廳法律援助工作處處長肖春梅介紹,東立法律援助項目是遼寧省首個引入社會資金輔助法律援助工作的舉措,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在大連市金州新區,培育、引導、規範社會力量,壯大“大法援”隊伍早已成為當地法援工作的重中之重。
  金州新區有大連大學、大連民族學院、津橋商學院3所高校法學院,法律專業人才濟濟,如何豐富、發掘、拓展高校法律服務模式,是金州新區司法行政部門研究的新課題之一。
  近年來,金州新區嘗試以3個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站為著力點,深挖法律服務內涵,鍛造出一條集實踐、科研、服務為一體的法律實用人才生產線。
  首先,師生作為法律援助志願者,廣泛參與各級各類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其次,高校依托“社區法律診所”社會實踐項目,組織師生深入全區24個社區,採取“三步診斷法”入戶調研新區民生法律援助需求,實地解決問題,開展法務實踐;再次,高校法學院聯手新區司法局,將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心理咨詢、行為矯正等司法行政工作實務引入法學、心理學等專業課堂,以專業理論指導工作實務,以工作實務推動理論研究。
  “十幾年來,遼寧法律援助工作取得長足發展,但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專業法律服務人員嚴重不足,因此,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法律援助工作中來,共同促進法律援助事業發展,為實現應援盡援的目標提供有力保障。”肖春梅說。
  目前,遼寧省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齡委和高等院校、法律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發揮自身優勢,設立法律援助組織402個,在省內法學院校設立法律援助組織10個。這些組織積極開展面向困難職工、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的法律援助,近兩年來,累計接待咨詢10萬人次,辦理、轉交援助案件2.5萬件,為受援人輓回經濟損失1億餘元。
  (原標題:遼寧社會法援為受援人輓回億元損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k93xkhm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